在“正乙祠纠纷”二审以王宇鸣败诉告终后,记者采访了王宇鸣。
因为要筹备庆祝“八一”活动,王宇鸣与戏楼里的工作人员正忙碌于布置现场。几天来通宵达旦地工作使他的眼中龟裂出许多红红的血丝。
败诉后,王宇鸣依然保持着他惯有的微笑: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演一出戏,酸甜苦辣,冷暖自知。”
“正乙祠”浸透着王宇鸣的心血,他不愿让这戏楼在未来的岁月中再遭受任何损伤。当初为了恢复正乙祠的原貌,他和工作人员将西城区拆掉的四合院里的砖一块一块地搬来,每块砖上都粘着他的汗水。正乙祠,就是他的孩子。
有一次北方昆曲剧院在这儿演出,正赶上旅游淡季,台下就王宇鸣一人坐在那儿看戏。王宇鸣说:“我宁愿自己受穷,也不愿让唱戏的人丧失信心,让我们的国粹绝了种。”王宇鸣挽救了昆剧、梆子等几尽灭绝的剧种,正因为这样,他的事业受到了许多许多人的关注。
王宇鸣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有益于人民,有益于党的事业,他说:“我走的是一条艰难的‘以戏养文’的路,一切将由历史这位公正的裁决人作出裁决。”
为了正乙祠,他失去了很多。去年,王宇鸣的妻子带着他3岁的孩子从老家回来,打电话让王宇鸣去接,孩子在电话那端一个劲地催促:“爸爸,我要回家……”而此时的王宇鸣唯有保持沉默,他能说什么呢?
他说,我们都是戏中人,我并不是丑角。